矿物胶体化学创新团队简介
福州大学紫金地质与矿业学院矿物胶体化学创新团队(Innovation Teamfor Mineral ColloidalChemistry)成立于2023年。创新团队瞄准国际学术前沿、以国家、地方和行业重大需求为导向,开展矿物胶体和表面化学在矿物加工、固废综合利用和矿物材料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培养矿物加工、固废综合利用和矿物材料领域科研和企业管理的卓越人才。建设矿物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的一流创新团队。
团队负责人
饶峰教授,博士生导师
邮箱:fengrao@fuz.edu.cn,mayingqiang@fzu.edu.cn
负责人主要业绩:
长期从事矿冶固废综合利用和选冶污水治理等研究,入选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墨西哥科技部青年科学家、一级国家研究员。近五年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云南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产学研合作项目、墨西哥重点科研平台巩固与发展项目,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20余项。在Miner. Eng.、Cement Concrete Comp.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论文被引用超2000次。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获加拿大“工程进展”网站关键科学研究奖、发明创业创新奖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非金属矿科学技术基础研究二等奖、非金属矿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
团队主要成员:
印万忠教授、陈波副教授、马英强副教授、杨浪副教授。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福州大学旗山学者1人,爱思唯尔“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人物1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
团队主要业绩:
团队围绕三个研究领域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1)矿物加工工程:开展聚团浮选和矿浆离子对浮选影响等浮选溶液化学理论研究;开展浮选富集菱镁矿、胶磷矿和含金硫化矿等技术与工艺研究;开展碳酸盐黏土型锂矿提锂的选冶联合工艺研究;实现锂、金、铜等金属与菱镁矿、胶磷矿等非金属复杂难选矿产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2)固废综合利用:开展碱激发选冶固废的地质聚合反应理论研究;开展制备多孔地聚物、耐高温地聚物、地聚物吸波材料和地聚物海工混凝土等技术与工艺研究;推进选冶固废功能化利用。开展光催化高级氧化处理浮选废水、医疗废水和印染废水的理论与应用研究。(3)矿物材料制备:开展黏土矿物胶体稳定性等理论研究,开展制备蒙脱石型柱撑黏土和靶向黏土药物载体等技术与工艺研究,推进黏土矿物等非金属矿物材料改性及高值化利用。
目前,已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9人、硕士研究生33人,在读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研究生33人,其中8人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5人获评福建省或福州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此外,指导本科生团队获全国高等学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获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1项、省级3项、校级20余项。主讲福建省一流本科课程1门,主持省级教研项目1项,校级教研项目3项,获福州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国家青年基金、云南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产学研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10余项,大型国企成果转化等横向项目项目20余项,获得资助项目总经费达3500万元。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1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3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6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市级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以及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