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媒体信息智能处理与无线传输重点实验室简介
福建省媒体信息智能处理与无线传输重点实验室于2019年获批建设成立,聚焦“AI+多媒体”研究,负责人为赵铁松教授。实验室起源自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会士余轮教授于1999年创建的福州大学数字媒体研究院,为“十五”期间“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成果。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火炬计划、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福建省重大或重点项目等课题100余项,其中过去三年获批总经费2000万元以上。在研究成果中,“LM-2000心脏医学图象处理系统”、“LM-3000电视动画制作系统”、“视频编码高效计算理论与方法”、“基于64位8核处理器的移动互联网终端Soc芯片”、“视觉感知增强计算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等20余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项,其中过去3年获省部级奖项2项,学会奖项3项。此外,过去3年来,实验室发表中科院二区或CCF A类论文86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6项。
当前,实验室拥有专职科研人员20余人,其中教授8人(国家级人才2人、省级人才1人),副教授12人,并入选福建省专业学位导师团队。实验室具备科研用房面积1109.3平方米,支持图像处理与多媒体通信、无线通信、微波技术三个实验平台,并可授权使用福州大学人工智能共享平台及福建省超算中心机群,支持超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实验室已建成健全的学术委员会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邀请中科院院士和国内知名学者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
实验室成立以来,引进福建省百人学者1名、青年博士3名,入职1年内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或青年基金项目。入职3年后,上述3名青年博士均获得职称晋升。
2.实验室负责人介绍
赵铁松,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福建省“媒体信息智能处理与无线传输”重点实验室主任,福州大学数字媒体研究院院长。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获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电脑科学系,获博士学位。此后于香港城市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及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做博后和后续研究工作。2015年回国,任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入选人才计划包括福州大学旗山学者海外项目(2015),国家级青年引才计划(2016),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福建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016),福建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百人计划(2018),福建省高校领军及后备人才(2018),福建省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8)等。获得奖励包括福建省青年科技奖(2017),福州大学青年五四奖章(2018),福州大学杰出青年教师励志奖(2019),福建省通信学会科技二等奖(2021),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二等奖(2021,合作)等。
现任第6届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计算机学会多媒体专委会委员及计算机视觉专委会委员、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成员及网络多媒体专委会委员、图象图形学会通讯杂志编委及多媒体专委会委员等国内学术职务,IEEE高级会员、IET Electronics Letters编委、CSIG通信编委、多个国际期刊客座编辑等国际学术职务,并多次担任国际、国内会议领域主席、论坛主席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智能视频编码与通信、触感信息与虚拟现实,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等成果100余篇,参与获批国家标准2项,先后主持国家、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以上,主持各类项目经费1000万元以上。
为推进下一步的继续发展,实验室继续欢迎以下方向的引进生:
①图像与视频编码;②多媒体通信;③计算机视觉及其应用;④机器学习与大模型;⑤计算机触觉与传感器;⑥嵌入式系统;⑦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
邮箱:t.zhao@f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