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部分团队介绍

清源创新实验室

平台简介:

清源创新实验室(中国福建化学工程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是国家二类事业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非营利性的省级科研机构。实验室成立于2019年9月,由泉州市人民政府牵头,依托福州大学与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含下属单位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共同建设。

实验室总投资31.5亿,建成实验楼、人才公寓约8.3万㎡,依托中化泉州厂区建成1.5万㎡小中试基地。采取全职聘用、双聘双跨、顾问合同、室企合作等引才方式,与福州大学共建博士后流动站,2022年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职、全时聘用人员160余人,常驻科研人员(含双聘双跨、博士后科研人员、博硕士研究生)900余人。

围绕“能源转化与储存、化工新材料、电子化学品、生命与大健康”等四大主攻产业方向开展研究,制订行业标准2项、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100余件、获省部级奖4项、突破核心技术11项;牵头组建“化工新材料产业技术联盟”,与天辰耀隆、特步集团等26家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孵化培育福建清研生物等10家高技术企业以及引进福建久策集团、海化生命(厦门)2个科创项目、3个中试项目,多项关键技术应用于省内外企业。

团队负责人介绍:

鲍晓军,男,1963年生,湖北荆门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重油梯级分离与高效转化的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福建省清源创新实验室执行主任。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清洁燃料生产催化剂和工艺研究、多级孔道催化材料的制备以及负载型催化剂纳微结构调变方法和应用。现任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院长,兼任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委员,《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Petroleum Science》、《燃料化学学报》编委。迄今为止,共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7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主编和参编著作6部,以第一获奖人获得2项省部级一等奖。 

邮箱:baoxj@fzu.edu.cn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清洁燃料生产催化剂和工艺研究、多级孔道催化材料的制备以及负载型催化剂纳微结构调变方法和应用。现任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院长,兼任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专业委员会委员,《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Petroleum Science》、《燃料化学学报》编委。迄今为止,共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7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主编和参编著作6部,以第一获奖人获得2项省部级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