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介绍:
反应精馏技术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拥有2000多平方米研发实验室、1800多平方米的中试基地,100多台套仪器设备,形成了分析检测、小试、过程模拟、中试和工业化完整的“基础研究—产业攻关—工业应用”的科研创新链。中心现有国家级人才1名,其他各级人才4名,高级职称14名,拥有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福建省博士生导师团队,是福建省一流、国内领先的反应精馏技术研究基地。
为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心始终以节能、增效、降耗、环境友好为目标,以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突破“卡脖子”技术需求为导向,聚焦化工过程强化、湿电子化学品制造、三废资源化综合利用等技术的研发,着力解决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行业的技术关键和共性问题,实现高端化学品的绿色制造。中心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家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专项以及横向开发项目170余项,拥有10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相关研究成果获得2016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泰国TPT石化、逸盛大化石化、浙江逸盛石化、中国石化仪征化纤、东南电化、翔鹭石化、中化泉州等国内外龙头企业成功工业化60余项,有效解决了化工、石化等行业生产过程能耗高、物耗高、产率低、污染大等共性问题,仅反应精馏耦合技术一项就为企业创造新增产值363.9亿元,新增利润53.8亿元,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为企业技术升级,实现我国“碳减排、碳中和”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心始终秉承“求实创新、科学发展、需求导向、服务社会”的发展理念,致力于将中心打造成技术国内领先、研发平台一流的产业化基地。
团队负责人介绍:

邱挺,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州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反应精馏技术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福建省博士生导师团队负责人。福建省政协常委、中国化工学会化工过程强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催化精馏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福建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AIChE J.》、《Energy & Fuels》、《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化工学报》、《化工进展》等杂志的评审专家,《化工学报》编委。
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绿色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化工过程强化技术、湿电子化学品制造、三废资源化利用等。主要从事本科生课程《化工热力学》、研究生课程《高等分离过程》的教学以及学位论文的指导工作。
邮箱:tingqiu@fzu.edu.cn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侯德榜化工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技工作者,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州大学教学名师。
先后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及企业横向课题等100余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在AIChE J.、Chem. Eng. Sci.、J. Mater. Chem. A、Green Chem.等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200余篇,申请专利近200余件,授权发明专利100余件。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
先后获得福州大学教学优秀奖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福州大学杰出青年教师励志奖1次,福州大学阳光奖教金1次,宝钢优秀教师奖1次;获得中国化工教育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福州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成果;2018年获得卢嘉锡优秀导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