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网站链接:https://www.x-mol.com/groups/wang_shaoyun
平台简介:
福州大学食品与海洋生物资源研究所以“立足福建、服务海西、辐射全国”为发展定位,积极开展海洋生物制品与功能食品绿色制造行业共性瓶颈问题攻关为总体目标,在海洋食用资源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副产物绿色高值化综合利用以及海洋生物制品与功能食品绿色制造中试及产业示范等领域的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为提高我国海洋生物制品与功能食品绿色制造水平提供了理论基础、技术和产品支撑。
福州大学食品与海洋生物资源研究所是国内最早开展海洋生物制品及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关键技术研究的团队之一,也是我国海洋生物绿色制造技术开发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团队。
福州大学食品与海洋生物资源研究所依托福建省海洋生物制品绿色制造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海洋生物制品与功能食品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行业技术开发基地:
福建省海洋生物制品绿色制造工程研究中心(链接:https://www.x-mol.com/groups/wang_shaoyun/keyanpingtai),围绕福建省乃至全国海洋生物资源绿色开发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卡脖子问题充分发挥研究中心的科研优势,对接产业并以企业与行业技术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元、开放的组织运行模式与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原始创新、资源共享及成果转化应用,构建“产、学、研、用”无缝对接的创新链。着力建设以海洋功能蛋白/肽为主的功能性食品产业化应用创新技术中心、极具活力的新酶制剂产品的研发平台、海洋生物材料产学研平台,通过与校内外、国内外相关科研单位密切合作,与业界建立联合研究中心或采用长期投资、项目合作、委托开发等多种形式,进行海洋生物制品绿色制造研究开发,向相关机构或企业提供新技术和技术服务,把成熟的新技术不断推向市场,推进并形成产、学、研一体化联盟,实现科研与生产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海洋生物制品与功能食品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链接:https://www.x-mol.com/groups/wang_shaoyun/keyanpingtai),由福州大学牵头,整合中国海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水产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闽江学院、厦门蓝湾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长乐聚泉食品有限公司、胜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福建莆田市海一百食品有限公司、福建东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组建海洋生物制品与功能食品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体。通过推进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的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基础研究—技术产品开发—示范应用—产业化”成果服务链,建立高校—院所—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加速将基础研究的创新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以解决国家海洋生物产品绿色制造的实际需求,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针对海洋生物科学研究和蓝色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明确“聚焦深海,拓展远海、深耕近海”三大发展方向,围绕海洋特有的群体资源、遗传资源、产物资源三类生物资源,在科学问题认知、关键技术突破、产业应用示范三个研发层面方向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应用,开展主要研究任务如下:(1)海洋生物制品及海洋药物绿色制造;(2)海洋食用资源精深加工;(3)海洋生物副产物绿色高值化综合利用;(4)海洋功能因子的稳态化及靶向递送;(5)海洋生物制品及功能食品绿色制造中试及产业示范。
福建省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行业技术开发基地(链接:https://www.x-mol.com/groups/wang_shaoyun/keyanpingtai),成立于2017年,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技术服务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梯队建设、学术交流。致力于开展海产品精深加工与产业化、海洋生物制品及创新药物研究、海洋天然产物的开发与利用等三个主体方向的研究和应用开发,着力突破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的薄弱环节,提高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并通过产学研合作和开放服务,完善产业配套服务能力,提高我省海洋生物资源相关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已作为技术支持指导我省海洋龙头企业完成多个国家海洋局区域经济示范专项。
团队负责人介绍:

汪少芸,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W-Madison)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Davis)博士后,全国三八红旗手,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A类高层次人才、省高层次创新人才、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担任国家食品科学与工程“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省食品与生物工程“一流学科”负责人、省海洋生物制品绿色制造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省海洋生物制品与功能食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功能蛋白质/多肽、功能因子稳态化和靶向递送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课题等省部级以上和企业研发项目40余项,编写著作8部,获授权发明专利71件,发表论文300 篇,其中被SCI/EI收录230余篇。主持获国际食品功能因子(ICOFF)学术大会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宝钢优秀教师奖、省优秀教师奖、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奖、省最美科技特派员、卢嘉锡优秀导师奖、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科技创新-杰出青年奖、厦航奖教金奖。担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优青等人才项目的评审专家,担任科技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省部级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的评审专家和国家海洋公益重大项目独立监审专家。
团队负责人联系方式:
邮箱:shywang@fzu.edu.cn
联系电话:0591-22866375